top of page

端午節最佳保健養生

  • 作家相片: 志華 馬
    志華 馬
  • 2023年8月26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已更新:2023年8月27日

端午節又稱端陽節,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段,這段時間天氣炎熱,而空氣中的濕度也增加,蚊蟲蒼蠅滋生,細菌病毒傳播較快,人體也因為汗液無法發散而兼外感,脾氣因為濕氣所困,使得整個人整天懨懨欲睡,四肢困倦,萎靡不振,顯得很懶散,所以五月也稱之為“惡月”或者“百毒月”,古人把五月端午稱為“衛生月”,趁端午節防疫祛病,避瘟驅毒,祈求健康長壽,所以端午節是最佳保健養生的日子。


現在介紹幾種保健養生方法


1. 端午節藥浴保健,祛濕祛風驅寒,疏通經絡


材料:艾葉100克 防風100克 桂枝100克 生姜250克


方法:把以上材料放進大鍋里煲滾30分鐘,然後稍等15分鐘,水仍有點燙手,用毛巾放進藥水中再拿起洗頭洗臉,反覆幾次,稍後再浸腳,如果全身濕氣重的,可以洗頭後再洗澡。


藥性及功效


艾葉:味苦辛,性溫,歸肝、脾、腎經,具有清熱解毒、


除濕止癢等作用。至今還有“家有三年艾,郎中不用來”的諺語。


防風:性味,味辛;甘;性微溫,歸膀胱經;肺經;脾經;肝經。 功效:祛風解表、勝濕止痛、解痙、止癢。

主治:外感風寒;頭痛身痛;風濕痹痛;骨節酸痛;腹痛泄瀉;腸風下血;破傷風;風疹瘙癢;瘡瘍初起 。


桂枝:性味辛、甘,溫。歸心、肺、膀胱經。


功能主治:發汗解肌,溫通經脈,助陽化氣,平沖降氣。用於風寒感冒,脘腹冷痛,血寒經閉,關節痹痛,痰飲,水腫,心悸,奔豚。


生姜:性味辛,微溫,歸肺脾胃經


功效:發汗解表,溫中止嘔,祛風驅寒,溫肺止咳,解毒。


適用癥狀:這藥水適用於所有頭風或者平時頭隱隱發痛者,風濕手腳麻痹酸痛,冬天怕冷者,女子宮寒痛經者,坐月子婦女,寒濕而至皮膚風疹濕疹瘙癢難受著。如有時間,在端午節後可以連續多洗幾次,嚴重者可以經常用。端午節洗效果特佳!


注意:血壓高者,血熱者不能使用。


2.健康養生蒜頭香菇豬肉飯


材料:蒜頭 香菇 豬肉 椰菜 米飯 鮮蝦 松子仁


炒飯方法:先煮飯,(分量個人隨意),其次把把蒜頭去掉外殼,去掉蝦殼。蒜頭分量稍多點,(如果3-4個人吃,可以用3-4個大蒜頭)去殼後,把一片片蒜頭切成2-3小薄片,放進平底鍋炒至微黃。等飯煮到最後10分鐘,把炒好的蒜頭放在飯上蒸,味道很香。再次,把香菇用滾水浸泡一會兒,再切小片,再炒熟,然後分別炒松子仁,豬肉,蝦肉,椰菜,(注意放進適量的鹽)最後把所有材料混合與煮熟的蒜頭飯一起攪拌即可。香氣撲鼻,可口,老小皆宜。很好吃!


功效:這飯補氣健脾胃,可以預防感冒,增強免疫力。


3艾灸肚臍


肚臍是人體中唯一可以用手觸摸,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穴位,名為神闕。神闕穴是胎兒生前從母體獲取營養的通道,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為腹壁直接相連,藥物易於通過臍部,進入細胞間質迅速布於血液中,而且它內聯十二經脈、五臟六腑、四肢百骸、五宮、皮肉筋,因而歷來被醫家視為治病要穴。


用生姜放在肚臍上,再用艾絨點燃,放在生姜上灸,有“溫通經絡,調和氣血”的功效,治腹痛腹瀉痛經,效果很好。當今的一些中醫名家,還用臍療來醫治冠心病等,效果都很顯著。


可以說,端午節灸肚臍,五臟六腑都可以得到很好地調節作用。

以上方法都是本人的經驗總結,效果很好,特意整理推廣,以益親友 。

祝大家身體健康!

於 2013-06-12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為何要“春夏養陽”?

在中醫理論中,“春夏補陽”是“春夏養陽”養生原則的核心內容。這並非字面上簡單理解為“補充陽氣”,而是順應自然規律,保護和利用好春夏兩季自然界旺盛的陽氣,來溫養、壯大我們自身的陽氣,達到強身健體、預防疾病(尤其是秋冬易發病)的目的。 其背後的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: 1. ...

 
 
 
流鼻血食療方

蓮藕1個洗乾淨,去皮,把白糖塞進蓮藕每一個孔裡面,第二天白糖溶解,流出蓮藕汁液,早上空腹,喝下這些甜甜的汁液就好。蓮藕可以切片,煮開水滾一滾,再吃。如果不吃也可, 關鍵是喝蓮藕白糖汁液。每天堅持這樣做,流鼻血能斷根,不再復發。   這是經驗方,百試百准!

 
 
 
五月初一到三伏天期間針灸效果佳

五月初一到三伏天期間針灸效果較好的說法,主要源於中醫“冬病夏治”的理論和“天人相應”的整體觀。這一時期(尤其是三伏天)被認為是人體陽氣最旺盛、氣血最充盈的時候,此時針灸可借助自然界的陽熱之氣,更好地激發人體正氣,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具體原因如下:   1...

 
 
 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