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讀書體會

已更新:2023年8月27日

“夫醫者,非仁愛之士,不可托也;非聰明理達,不可任也;非廉潔淳良,不可信也。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:一個醫生,不是仁愛的人,不可以托付,不聰明通曉醫理,思想暢達的人,不可以勝任,不廉潔善良,貪圖財物的人,不可以信任。全面指出一個醫生的道德規範應是德才兼備,精誠大愛廉潔善良。


一個醫生身負治病救人的大任,首先應該心存仁義仁愛,只有“仁愛”,才能愛人,關愛人類生命,對患者的疾苦感同身受,尊重患者的人格,理解患者的情感,同情患者的境遇,才能竭盡所能“行善”,全心全意為患者施治,醫生是否具有“仁愛”,是病人能否康覆的關鍵,一個醫生如果有“仁愛”,可以令頻臨死亡的病人從閻羅王那里搶救過來,一個醫生如果缺乏“仁愛”,也可以令本來可以救治的病人致死致殘,造成嚴重後果,所以“仁愛”是醫生的基本前提和先決條件。


醫生單有“仁愛”還不夠,作為良醫,一定要聰明,通曉醫理,思想暢達,能博覽群書,深究醫術,否則也不能勝任。這提出一個醫生應具備的才能。一個好的醫生一定要聰明,才能“讀萬卷書,精通道藝,洞曉陰陽,明知運氣,藥辨溫涼,脈分表里,治用補瀉,病審虛實,對癥投劑,妙法在心,活變不滯。”(明朝龔信《古今醫鑒·明醫箴》)一個醫生如果不夠聰明,根本沒辦法博覽群書,洞曉醫理醫道,思想不暢達,就不懂靈活變通,正確把握病機病癥病情病理,辯證施治,對癥下藥。醫生如果不聰明理達,不學無術,隨時可以延誤病人性命,造成難以估計的危害。


醫生不僅要德才兼備,更不能貪財,要廉潔善良,否則就不可信任。作為醫生如果不廉潔自律,貪圖財物,不體恤病人疾苦,還沒看病就先收取病人及其家屬紅包,這只是更加重病人的心理和經濟負擔,醫生如果眼中只有錢,那他有可能因為病人未能滿足他的欲望而草率施藥,這跟謀財害命有何區別?這樣缺德的醫生怎麽能信得過?


所以醫生首先應該仁愛,以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為重,勤謹好學,,精通醫理醫道,“人命至重,有貴千金”,醫生治病救人,不應看病人地位高低,貧富貴賤,不論親疏內外,而應該一視同仁,全心全力救治,不求回報,真正仁心仁術,起死回生,這才是醫生的職責和道德要求。


寫於 2013-11-11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仁心為懷,任重道遠

轉眼回鄉9天就結束了。 看到家鄉父老鄉親飽受病痛折磨,千里迢迢從廣州,深圳,東莞,惠州等地四面八方趕來求醫,那一雙雙渴望健康的眼睛,那一張張焦急的面容,讓我深感責任重大。儘管每日從早上8點忙到晚上10點,三餐匆匆,午休全無,但我不敢有絲毫懈怠,因為我知道,每一分鐘的付出,都...

 
 
 

Commentaire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