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月益母草最當時
- 志華 馬
- 5月27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5月30日
益母草味辛,性微寒,歸肝 ,心包,膀胱經。活血調經,利尿消腫,清熱解毒。治療婦女月經不調、胎漏難產、胞衣不下、產後血暈、瘀血腹痛、崩中漏下、尿血、瀉血、癰腫瘡瘍,具有調經利水、保護心臟、利水消腫的功效。
1、保護心臟:益母草能夠改善冠脈循環,起到保護心臟的作用,可促進由異丙腎上腺素造成的局部血流微循環障礙加快恢復。益母草除了活血調經在多方面也發揮作用。益母草可以治療急性腎炎;改善心肌供血,緩解心絞痛;降血脂;治療高血壓等。
2、調經利水:用於婦女胎前產後諸疾,本品入心肝血分,辛行苦泄,活血調經、祛瘀止痛,為婦科經產要藥,多用治血瘀經閉、痛經、經行不暢、產後惡露不下,產後腹痛等。
3、利水消腫:益母草有利尿消腫之功,又因其具有活血化瘀作用,對水瘀互阻的水腫尤為適宜。氣、血、水三者往往相因為病而為水腫,活血可利於行水,故本品可用治水腫,小便不利,尤其是與血分有關的水腫。益母草不僅有利尿消腫作用,也有助於排出尿酸,對痛風腫痛有治療作用。
在潮汕,一年四季食用益母草是非常普遍的。尤其每年的農曆五月,正值一年的熱毒之時,端午前後,天氣較溫熱,濕熱交蒸,身體的熱毒積聚,很容易讓人生病。《月令》認為該月是瘟毒盛行的時節,所以稱農曆五月為“毒月”和“惡月”。舊俗五月五日端午節人們用葛蒲葉作劍,與艾葉等並懸紮門首,以求解毒避邪,故又稱五月為“蒲月”。因此有的地方喝“雄黃酒”來清熱解毒。益母草能行血通經,利水消腫、活血祛瘀,
潮汕人將其與豬肉,花生,雞蛋煮湯,色香味俱全,清香爽口,別具一番風味,不僅能清熱解毒,更能健脾和胃、潤肺化痰、活血通經,滋養補氣,所以每到五月初一至端午時節,潮汕的千家萬戶都要煮益母草豬肉湯,男女老小都可以吃。
食用益母草有利尿消腫、收縮子宮作用的作用,有益於婦女養生育子,是歷代醫家用來治療婦科病的要藥。潮汕婦女產後2個星期左右,惡露未淨,一般也是用益母草豬肉湯調理清宮,一般吃2~3次,惡露也乾淨了,子宮也很快收復。
益母草食療方:
1.益母草(藥用,乾的)煮紅棗
材料:益母草20克,紅棗10粒,紅糖20克。
做法:將益母草、紅棗加800毫升水浸泡半小時。將泡過的益母草倒入沙鍋中,大火煮沸,改小火煮20分鐘,煎剩200毫升 ,
功效:具有溫經養血,去瘀止痛的功效,適用於血虛寒凝型月經後期者。
2.益母草豬肉(豬血)湯:
做法:新鮮益母草半斤~1斤,豬肉3兩~半斤,切碎,(如果有新鮮豬血一起放進去更佳)花生20粒,打碎,先煮開水,再把以上材料一起放進去,煮5分鐘,再打1~2個雞蛋進去,煮5分鐘左右,加點鹽即可。
功效:具有溫經養血利尿消腫,清熱解毒,對調整心血管的相應症狀有非常好的效果,可以改善心臟的供血,對治療心力衰竭、心律失常有一定的益處。
新鮮的益母草也適合治療婦科的相關疾病,月經淋漓不淨,產後惡露超過2周未淨,可以按以上方法吃幾次就好。
益母草可以用來美容養顏、淡化色斑,益母草對抗凝血、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的效果也很理想。
而從益母草的功效去仔細分析,益母草湯其實就是一種養血湯。傳統中醫認為,養生養顏必先養血,益母草作為婦科良藥,有活血通經,祛瘀生新,利水消腫的功效,加上豬肉、豬血,雞蛋和花生都具有補腎養血,補脾和胃,滋陰潤燥的功效,因此無論是女人還是男人,吃後都大有裨益,這應該是益母草食俗在潮汕地區得以廣泛流傳的原因吧。
注意:孕婦不能吃益母草。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