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帝問曰:診要何如?岐伯對曰:診病之始,五決為紀。欲知其始,先建其母。所謂五決者,五脈也。
診病之始,以決斷五氣之盛衰為綱紀。欲知此氣盛衰之所始,先建其母,知其母氣之虛實,則知子氣盛衰之所始矣。所謂五決者,決斷五脈也。
夫脈之大小滑澀浮沈,可以指別。五臟之象,可以類推。五臟之音,可以意識。五色微診,可以目察。能合脈色,可以萬全。
脈之大小滑澀浮沈,可以指下別之,寸脈大,尺脈小,肝脈滑,肺脈澀,心脈浮,腎脈沈也。五臟之象,可以其類推之,肝脈弦,心脈鉤,脾脈代,肺脈毛,腎脈石也。五臟之音,可以意識,肝音呼,心音笑,脾音歌,肺音哭,腎音呻也。五色微診,可以目察,肝色青,心色赤,脾色黃,肺色白,腎色黑也。
赤脈之至也,喘而堅,診曰有積氣在膈中,時害於食,名曰心痹。得之外積,思慮而心虛,故邪從之。
心屬火,其色赤,赤脈之至,喘而堅,平人氣象論:病心脈來,喘喘連屬,其中微曲,曰心病。死心脈來,前曲後居,如操帶鉤,曰心死。是心氣之結滯也。診曰有積氣在膈中,堵塞胃脘,時害於食,名曰心痹。得之思慮勞神,而心氣虛餒,故邪氣從而客之。
白脈之至也,喘而浮,有積氣在胸中,下虛上實,喘而虛,驚,寒熱,名曰肺痹。得之醉而使內也。
肺屬金,其色白,白脈之至,喘而浮,是肺氣之結滯也。診曰有積氣在胸中,下虛而上實,肺氣不降,痞塞胸中故也。喘促而虛乏,心膽驚怯,肺病不能收斂君相二火故也。皮毛寒熱,肺主皮毛,皮毛失斂,感冒風寒,故生寒熱。名曰肺痹。得之醉後入房,縱欲傷精,肺氣不得歸宿也。肺金生水,而水中之氣,秉之於肺。是為母隱子胎。縱欲傷精,亡泄水中陽氣,肺氣無根,故逆而上結。
青脈之至也,長而左右彈,有積氣在心下,支胠,頭痛腰痛足清,名曰肝痹。得之寒濕。與疝同法。
肝屬木,其色青,青脈之至,長而左右彈,彈,動搖也。此肝氣之結滯也。診曰有積氣在心下,偏支左胠,頭痛腰痛足清,甲木上逆則頭痛,乙木下陷則腰痛,火根於水,火泄水寒,則足清冷。名曰肝痹。得之寒濕傷其脾腎,乙木不能生長也。腎水寒則肝木不生,脾土濕則肝木不長。此與疝氣同法。
黃脈之至也,大而虛,有積氣在腹中,有厥氣,名曰厥疝。得之疾使四肢,汗出當風。女子同法。
脾屬土,其色黃,黃脈之至,大而虛,此脾氣之結滯也,診曰有積氣在腹中,有厥逆之氣,名曰厥疝。土病則木克之,厥疝者,肝氣之寒濕凝結者也。得之疾使四肢,汗出當風,風閉皮毛,中氣不得四達也。脾主四肢,疾使四肢,勞傷中氣,汗出當風,又加外感,中氣更病也。女子亦同此法。
黑脈之至也,上堅而大,有積氣在小腹與陰,名曰腎痹,得之沐浴清水而臥。
腎屬水,其色黑,黑脈之至,上堅而大,此腎氣之結滯也。診曰有積氣在小腹與陰器,名曰腎痹。得之沐浴清水而臥,寒氣入於孔竅,隨衛氣而內沈,人臥則衛氣內沈。傷及腎臟也。
是以頭痛巔疾,下虛上實,過在足少陰巨陽,甚則入腎。
足太陽經上額交巔,下項,行身之後,自頭走足,頭痛巔疾,下虛上實,太陽不降,濁氣上逆也。太陽與少陰為表里,故過在足少陰巨陽。甚則自少陰之經,而入腎臟也。
徇蒙招尤,目瞑耳聾,下實上虛,過在足少陽厥陰,甚則入肝。
徇蒙招尤,昏蒙擾亂之意。招尤,掉搖也。尤與繇同音,繇與搖相似,因作尤,古文多如此。足少陽經起目銳眥,循耳後,下項,行身之側,自頭走足,徇蒙招尤,目瞑耳聾者,少陽不降,相火上逆也。相火拔根,升浮搖蕩,故神氣飛揚,耳目眩暈,此上虛也。少陽與厥陰為表里,少陽上逆,則厥陰下陷,二竅堵塞,二陰。疏泄不行,此下實也。甚則自厥陰之經,而入肝臟也。
腹滿(月真)脹,支膈胠脅,下厥上冒,過在足太陰陽明,甚則入脾。
足陽明經下膈抵臍,行身之前,自頭走足,腹滿(月真)脹,支膈胠脅者,陽明不降,濁氣上逆也。戊土上逆,礙甲木降路,故胸膈胠脅偏支痞塞。甲木升搖,則神氣昏暈,此上冒也。陽明與太陰為表里,陽明上逆,則太陰下陷,清氣不升,故骽足厥冷,此下厥也。甚則自太陰之經,而入脾臟也。甚則入脾句,補。下二段亦同。
咳逆上氣,厥在胸中,過在手陽明太陰,甚則入肺。
手太陰經上膈屬肺,自胸走手,咳逆上氣,厥在胸中,厥,氣逆也。此太陰不降,濁氣上逆也。太陰與陽明為表里,手陽明經自手走頭,下缺盆,絡肺,亦當俱病,故過在兩經,甚則自太陰之經,而入肺臟也。
心煩頭痛,病在膈中,過在手巨陽少陰,甚則入心。
手少陰經起於心中,上系目系,自胸走手,心煩頭痛,病在膈中,此少陰不降,君火上逆也。少陰與巨陽為表里,手太陽經自手走頭,入缺盆,絡心,循頸上頰,至目銳眥,亦當俱病,故過在兩經。甚則自少陰之經,而入心臟也。以上十二段,舊誤在五臟生成論中。
帝曰:願聞十二經脈之終奈何?岐伯曰:太陽之脈,其終也,戴眼反折,瘈疭,其色白,絕汗乃出,出則死矣。
足太陽經起目內眥,上頭下項,行身之背,經氣絕則筋脈短縮,故截眼反折。戴眼者,黑珠全上,但見白睛也。瘈,筋急。疭,筋緩也。色白者,肺氣敗也。肺金為寒水之母,其色白。寒水主藏,絕汗出者,寒水不藏也。《難經》:六陽氣俱絕,即腠理泄,絕汗乃出,大如貫珠,轉出不流。
足太陽氣絕者,其足不可屈伸,死必戴眼。瞳子高者,太陽不足,戴眼者,太陽已絕,此決死生之要,不可不察也。此段舊誤在三部九候論。
太陽之經,自頭走足,其足不可屈伸者,筋脈之瘈疭也。急則不可伸,緩則不可屈。瞳子高者,戴眼之漸也。
少陽終者,耳聾,百節皆縱,目環絕系,絕系一日半死。其死也,色先青白,乃死矣。
足少陽經起目銳眥,循耳後,下項,經氣絕則少陽上逆,濁氣填塞,故耳聾。肝膽主筋,《靈樞·本臟》:肝合膽,膽者筋其應。諸筋者皆會於節,筋敗不能聯屬關節,故百節皆縱。目環絕系,環,驚視也,義見《說文》。膽木拔根,目系又絕,故瞻視驚惶,眴轉不定。木色青,金色白,青白者,金克木也。
陽明終者,口目動作,善驚妄言,色黃,其上下之經盛而不行則終矣。
足陽明經起於目下,環口入齒,經氣絕則戊土上逆,甲木失根,升浮搖蕩,故口目動作,善驚妄言。妄言者,君相皆逆,神明惑亂也。色黃者,土敗也。上下之經盛而不行者,經氣之郁滿也。
少陰終者,面黑齒長而垢,腹脹閉,上下不通而終矣。
少陰腎水,其色黑,腎主骨,齒者,骨之余也,經氣絕則面黑齒長而垢,水敗而骨枯也。寒水侮土,土陷木郁,故腹脹氣閉,上下不通,所謂腎氣實則脹也。少陰終者,腎氣之敗,非腎水之枯也。
太陰終者,腹脹閉,不得息,善噫善嘔,嘔則逆,逆則面赤,不逆則上下不通,不通則面黑,皮毛焦而終矣。
太陰濕土,其位在腹,經氣絕則濕土郁滿,故腹脹氣閉。胃逆肺壅,不得喘息。濁氣填塞,胃脘莫容,故善噫善嘔。嘔則氣愈沖逆,逆則收斂失政,二火上炎,故面赤。不逆則中氣脹滿,上下不通,不通則水侮金敗,面黑者,水侮土也,皮毛焦者,肺氣敗也。
厥陰終者,中熱嗌幹,善溺,心煩,甚則舌卷卵上縮而終矣。此十二經之所敗也。
厥陰風木,胎君火而主疏泄,經氣絕則火胎升泄,中熱心煩,風木疏泄,則小便頻數,而實梗澀不利。風動津耗,故咽嗌幹燥,而實不能飲。肝主筋,其脈下過陰器,上入頏顙,舌卷卵縮者,筋脈短急也。兩經同氣,故言一經以概兩經,此六者,皆十二經之所敗也。
凡相五色之奇脈,面黃目青,面黃目赤,面黃目白,面黃目黑者,皆不死也。
黃為土色,是有胃氣,故皆不死。
面青目赤,面赤目白,面青目黑,面黑目白,面赤目青,皆死也。二段,舊誤在五臟生成論。
無黃色則胃氣絕,故皆死。
編於 2020-9-7
Comentári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