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志華 馬

痛風辨證治療奇效彰

10月10日,這是一個特別的日子,來自肇慶市痛風患者孔先生說這是十全十美的日子,希望第一次給我看病有十分理想的效果。我說:“盡力而為,希望能幫到你。”於是我們輕松愉快開始聊。

孔先生訴說他的病史:“痛風已經十幾年,痛起來紅腫熱痛,走不了路,特別辛苦,特別怕冷,背部總是涼的,關節不靈活,皮膚有如螞蟻在上面走過,很不舒服,走路很沈重,人很容易疲倦。大便溏 ,這幾天有點感冒,有點累。”我仔細觀察了他一下,身材稍胖,微微臃腫不實,再看他的舌頭:舌體偏胖,舌面淡白,沒有血色,舌面中間有裂痕,舌邊有齒痕。再把他的脈:右手寸關脈浮滑,尺脈濡緩,左手寸脈浮而無力,關尺脈沈遲。我毫不猶豫對他說:孔先生陽虛內寒,現在有點表證,風濕表里陽氣俱虛。也許我有點曾經為教師的職業病,又進一步跟他解釋的很清楚:因為左寸脈浮而無力為表虛,右寸關脈浮滑,顯示既有表虛,又有痰濕,尺濡脈浮取極不力,按之隨手又空空,主病血虛陽虛癥,脈緩遲氣血皆傷損,沈脈按之無力真元弱,里寒特甚,緩遲氣血皆傷損。從脈象到舌像都很充分顯示孔先生的病癥風濕表里陽氣俱虛。他哈哈大笑說:“馬老師講得很有道理,我長見識了。” 於是我想:試一下《金匱要略》的風濕陽氣俱虛的藥方。【原文】風濕相搏,骨節疼煩,摯痛不得屈伸,近之則痛劇,汗出短氣,小便不利,惡風,不欲去衣,,或身微腫者,甘草附子湯主之。甘草附子湯方:甘草二兩(炙)白術二兩 附子二枚(炮,去皮)桂枝四兩(去皮)。現在孔先生有點感冒,病在表。按《傷寒論》觀點太陽證發熱,脈當浮,今反沈;少陰證脈沈,但無熱,故曰反也。熱為邪在表,當汗,脈沈屬陰,又當溫,故以附子溫少陰之經,以麻黃發散太陽之寒,以細辛溫經止痛,孔先生皮膚如蟻行可見風濕在表,麻痹肌膚。《金匱要略》也有記載:“有如物在皮中狀”,“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,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”。痛風發作紅腫熱痛,行動不了,這又有點血痹癥狀,所以我想:這個癥狀的治療原則一定要祛風散寒除濕,溫陽化氣。大膽試用一下經典藥方加減組合。

處方如下:制附子10克(先煲30分鐘) 白術20克 細辛5克 麻黃12克

北芪30克 白芍30克 生姜60克 大棗12粒,桂枝30克 炙甘草10克 牛膝15克。

3劑。

煎藥方法:五碗水先煲制附子30分鐘,然後再把其它藥加進去一起煲剩一碗,第二次藥渣再加3碗水煲剩1碗。

藥方盡管開出去了,但心里還是忐忑不安,怕孔先生受不了這麽重的大熱驅寒溫補的藥,昨天我就忍不住發信息問一下孔先生藥後感覺如何。孔先生特別開心回覆:“藥後整個人很溫暖很舒服,現在走路很輕松,從來沒有這麽輕松舒服過,精神也特別爽。你叫我買3劑,我買了4劑,感覺特別舒服,真好!我服藥從來沒感覺這麽好。請你有空到肇慶旅遊,我們這里風景不錯的,哈哈!”我心上的石頭終於落地了,也感到特別開心,這是我第一次這麽大膽用經典原方組合,也可見我在理法方藥方面有很大的進步。心情特別激動,盡管夜深人靜,我還是睡不著,一定要把這件事記下來,總結經驗,為以後留下美好的回憶。



寫於 2016-10-14
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コメント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