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子愛財,取之有道!
- 志華 馬
- 6月23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我們這個社會,有時竟像一個病態的迴圈場域——部分人對財富的追逐,已然僭越了倫理的底線,陷入一種近乎相互“投毒”的異化狀態。然而,真正的文明絕非如此。文明的基石,根植於對每一個個體生命的尊重——尊重他人,也珍視自己。衡量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,其尺規並非指向強者的光環與表演,而是聚焦於它對最脆弱群體的態度與作為:它如何對待殘疾人?如何撫慰病痛者?如何呵護嬰兒與兒童?如何安頓垂暮的老人?社會制度對弱勢群體的關照深度與溫度,才是文明最真實的刻度。
財富的創造與積累,本是人類進步的引擎。但驅動這引擎的燃料,必須是在倫理框架之內燃燒的理性與善意。古人早已明示:“君子愛財,取之有道!”這“道”,便是對他人權益的敬畏,對他人生命的守護。任何將財富淩駕於人的尊嚴、健康乃至生命之上的“成功”,都不過是文明的贗品,是社會肌體上潰爛的瘡疤。 當逐利行為無視社會責任,踐踏公平正義,甚至不惜以犧牲他人福祉為代價,這便不再是發展,而是對文明根基的侵蝕與破壞。
因此,重建一個健康的財富倫理觀,不僅是道德呼喚,更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。我們需要強有力的制度保,確保市場經濟的活力在公平的軌道上運行;需要剛性的監管機制,約束資本的無序擴張與貪婪;更需要深入人心的價值共識,讓“取之有道”成為個體行動的內在準則與社會普遍認同的底線。唯有如此,財富才能成為推動社會進步、增進普遍福祉的清泉,而非傾軋他人、毒化風氣的濁流。一個真正文明的社會,必然是弱者得到庇護、人道得以彰顯、財富服務於人的社會。
Comentári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