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五月初一到三伏天期間針灸效果佳

  • 作家相片: 志華 馬
    志華 馬
  • 5月28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五月初一到三伏天期間針灸效果較好的說法,主要源於中醫“冬病夏治”的理論和“天人相應”的整體觀。這一時期(尤其是三伏天)被認為是人體陽氣最旺盛、氣血最充盈的時候,此時針灸可借助自然界的陽熱之氣,更好地激發人體正氣,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具體原因如下:

 

1 自然陽氣旺盛,與人體共振

氣候特點:五月初(臨近夏至)到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、自然界陽氣最盛的階段。中醫認為此時人體陽氣外發,腠理(皮膚毛孔)開泄,氣血趨於體表。端午節前後氣候濕熱,人體易受濕邪入侵,出現乏力、食欲不振、關節酸痛等問題。艾灸的溫熱作用能促進毛孔張開,加速濕氣排出,同時驅散體內積存的寒氣,改善因濕寒導致的腹脹、腹瀉,關節酸痛等不適。

 

2 增強免疫力,預防暑病

艾草具有抗菌、抗病毒的作用。艾灸關元、足三里等穴位可激發人體正氣,提升抗病能力,減少夏季因濕熱引發的感冒、中暑、腸胃炎等疾病風險。

 

艾灸背部有更多益處。因為背部是人體陽氣匯聚的區域,艾灸產生的熱量可深入經絡,驅散體內寒氣。例如,肩頸、腰背部的冷痛、僵硬,多因寒濕滯留導致,艾灸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,緩解肌肉緊張。對於手腳冰涼、女性痛經虛寒症狀,艾灸背部穴位(如命門、腎俞)也有輔助改善作用。

 

艾灸背部還能提升陽氣,增強免疫力。中醫認為“背為陽,腹為陰”,艾灸背部能激發督脈和膀胱經的陽氣,幫助改善體虛乏力、易感冒等問題。例如,艾灸大椎穴可緩解風寒感冒初期症狀;艾灸至陽穴對心肺功能有調節作用,適合長期疲勞、免疫力低下人群。背部有肺俞、心俞、肝俞等與臟腑對應的穴位,艾灸這些區域可通過經絡傳導影響內臟,調節臟腑功能,緩解壓力。

 

3 調節氣血,疏肝健脾

中醫認為“端午屬午,對應心火”,此時肝火易旺,脾胃易虛。艾灸太沖、中脘等穴位可疏肝理氣,促進消化功能。

 

4 三伏天“冬病夏治”的黃金期

三伏貼與針灸協同:三伏天是傳統“冬病夏治”的關鍵時段,此時針灸常配合“三伏貼”(穴位敷貼),借助藥物與刺激穴位的雙重作用,增強溫陽散寒、調節免疫的效果。

寒病夏調:冬季易發作的疾病(如老寒腿、過敏性鼻炎)多因寒邪內伏,夏季陽氣盛時治療可從根本上改善體質,減少冬季發作。端午艾灸百會,可以去頭風,平時偏頭痛,頭痛,端午中午艾灸百會,可以治療並預防頭痛,預防腦梗中風。

 

5 氣血流暢,療效更易深入

夏季人體代謝旺盛,血液循環加快,針灸刺激穴位後,經絡感應更敏感,藥力或針感更容易滲透至深層組織。腠理開泄的狀態也有助於艾灸的溫熱之力直達體內,驅散寒濕。

 

6 時間醫學依據中醫“子午流注”

中醫認為,五月初一至三伏天期間,特定的時辰與經脈氣血流注相合(如夏季對應心經、脾經),此時針灸相關穴位可更高效地調節臟腑功能。

 

總之,這一時期針灸效果好的核心在於“借天時以補人力”,充分體現了中醫“治未病”和“因時制宜”的智慧。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嬰兒半夜定時哭鬧中醫辨證

最近一位寶寶1歲半,經常半夜12點開始哭到2點才停,已經半年,年輕父母無知,總是哄騙希望孩子不哭,其實孩子半夜哭也是病,一定要看醫生辨證一下,對症治療,不能簡單哄騙孩子入睡那麼簡單。   從中醫角度分析,1~5歲寶寶半夜定時哭鬧(12點至2點)可能與 肝經氣血運行、脾虛積食...

 
 
 
當季水果——桑葚

桑葚功效 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:“桑葚搗汁飲,解中酒毒、利水氣、消腫滋陰補血,用於肝腎不足、精血虧虛頭暈目暗、耳鳴失眠、鬚髮早白等。”桑甚也有生津潤燥、烏髮明目、生津潤腸、養顏美容的功效,有一定的美容價值。   桑葚在這個季節最當時,5~6月份基本沒有新鮮桑葚吃了 。桑葚的藥...

 
 
 
出汗怎樣才是病?有什麼後果

天氣越來越炎熱,正常運動情況下出汗,是正常的生理現象,是水液代謝形式之一,如《靈樞經·五癃津液別》說:“天暑衣厚則腠理開,故汗出,……天寒則腠理閉,氣濕不行,水下留於膀胱,則為尿與氣。”這種情況不必擔心。 但有些人在空調房靜坐,也大汗淋漓,睡覺期間,也流汗濕透衣服,稍微動一...

 
 
 

Comentários


bottom of page